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心防顫動年齡層下降 患者應把握就醫黃金時期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


【本刊訊】罹患「心房顫動」疾病的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約有四成的患者無法使用藥物控制。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國內目前約有二十三萬至五十萬民眾罹患這方面的疾病,而每年約增加二千五百人罹病,且臺灣的年輕患者比西方國家高出兩倍之多。
 中榮嘉義分院表示,六十五歲以上的民眾罹患「心房顫動」的機率,是一般民眾的四至五倍。導致「心房顫動」的危險因子,包括有心臟病、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心臟手術(術後併發症)、心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炎、心臟衰竭、年長者、肥胖、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飲酒過量等,都應該注意與防範。心臟內科主任林俊呈表示,有近四成患者在接受診斷時,已無法使用藥物控制,值得大家注意。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為使社會大眾更加了解「心房顫動」及「診斷治療」的重要性,日前與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合辦「心房顫動衛教宣導」座談會,說明「心房顫動」的治療新知。
 中榮嘉義分院表示,國人常常忽略病症的嚴重性,延誤就醫黃金時期而導致嚴重後果。嘉義分院近年來積極投入心臟醫療設備及人力工作,目前該院已是雲嘉地區心臟醫療團隊最齊全的區域教學醫院。
 座談會邀請心臟專科醫師林俊呈及王奇彥說明及解答心臟方面可能引發的問題。並針對「什麼是心房顫動」、「認識心房顫動與中風的關係」、「如何自我評估及早期發現」、「如何治療心房顫動」等進行研討說明。
 林俊呈及王奇彥說明「心房顫動」可能伴有心悸、虛弱、頭暈、呼吸困難、胸悶、胸痛、冒汗、運動乏力等症狀;也有可能完全沒有症狀,呼籲民眾時時關心自身狀況;若出現不適,應儘速就醫,及早發現、早期治療。(點閱次數:1059)